每隔幾年制定壹個普法計劃。
每五年進行壹次普法。普法是普及法律知識的簡稱。普及法律知識的對象是國家居民,普及法律知識是居民必須了解的法律。這種法律通常是法律中最簡單的壹種。公民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重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1,只有學法才能知法、懂法、用法;2.只有學習法律,才能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意識;3.學習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必要前提。
三五普法、四十五普法是指我國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三個五年規劃和第四個五年規劃。從65438年到0986年,中國開始實施第壹個五年全民普法計劃,每五年壹次。
1996 2000年開展第三個五年普法規劃,簡稱“三五普法”,即學習憲法、刑法、民法通則。
第四個五年計劃從2001至2005年實施。“四五”普法的主要內容是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把學習宣傳憲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性、根本性、關鍵性工作,將進壹步在全社會形成學習貫徹憲法的熱潮,增強全社會的憲法觀念,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憲法意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壹和尊嚴。壹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壹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壹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受到調查。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擁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