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的實現方式
如何實現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壹種基於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的本質是高效利用能源,發展清潔能源,追求綠色GDP。如何實現低碳經濟分享如下?
低碳經濟的實現途徑1首先,將減排目標納入“十二五”規劃。
到2020年實現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這是壹個莊嚴的承諾,也是壹個非常沈重的責任。壹方面,它表明中國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另壹方面,它表明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個人必須成為這場革命的當事人、參與者、奉獻者和受益者。
第二,搞好試點,樹立典型。
目前,深圳成為住建部批準的第壹個國家低碳生態示範城市,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住建部支持優先考慮深圳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最新政策和技術標準,引導相關項目先行落戶深圳,及時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深圳負責承擔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政策、技術標準和示範任務。同時,住建部支持深圳提升年度“光明論壇”規格,使之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低碳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交流平臺。在有條件的省市、地區、行業和省份,有目的地選擇試點和模式,紮實推進,有效建設,確保我國經濟在低碳經濟的推動下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成立專門機構指導“低碳經濟”。
推進低碳經濟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合作。改善環境,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經濟手段並重。行政手段是引導,法律手段是統治,經濟手段是平衡。因為環境問題的本質是發展,最終要靠經濟規律和市場機制來解決。為了保證整個社會步調壹致,齊心協力,使“低碳經濟”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順利完成這場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經濟秩序和生活方式的艱巨而偉大的革命,國家設立“低碳經濟指導機構”是完全必要的。
第四,制定相關政策,確保“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制定和出臺產業進口政策;土地使用的支持政策;資金支持政策;完整的技術理論;系統化的行業、產品認證和檢測標準以及加速的人才培養。
第五,大力發展“低碳產業”。
為了實現低碳,停止發展和低速發展是不可取的,而是要加快發展,提高中國在低碳經濟和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同時,應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經濟不僅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責任,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必須在轉型變革中培育和創新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杭州首只規模為50億元的“低碳產業基金”,是典型的政府主導的低碳產業,投資方向為“高碳轉型、低碳升級、無碳替代”三類。高碳轉型包括節能減排;低碳升級包括新材料、新設備和新技術對原有設備的升級;無碳替代品包括新能源;核能、風能、太陽能等。
第六,處理好“壹抓”和“三防”的關系。
“壹抓”就是抓低碳經濟建設;“三防”就是防止壹哄而起,防止項目亂上和浪費。這是歷史的教訓。壹開始,各級政府、行業、社會壹定要頭腦清醒,頭腦清楚,認識壹致,步調統壹。"
第七,做好宣傳教育普及和輿論監督。
各級政府要通過各種方式宣傳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利益,經常向社會通報減排的進展、成效和不足,同時組織媒體配合政府命令,及時報道和曝光相關問題。開通專門的低碳經濟網絡,搭建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發揮民眾對“低碳經濟”的主人翁作用。
第八,充分發揮NPC和CPPCC在低碳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各級政府充分尊重人大和政協在新項目、投資方向、減排成效等工作中的審批監督權和監督權及作用。政府除了定期組織代表、委員考察新的低碳經濟項目外,還要在每年兩會上向代表、委員通報低碳經濟的運行情況、低碳經濟占GDP的比重以及低碳經濟對人民幸福的貢獻率。
如何實現低碳經濟2?低碳經濟的挑戰
低碳產業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汙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低碳經濟之戰已經在全球悄然打響。這對中國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挑戰。
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
正在加速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中國,正處於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階段,不可能停止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貧窮落後的中國,追求全面小康,致力於改善和提高6543.8+0.3億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從而帶來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高碳”和“發展排放”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如何保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的老路,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
發展低碳經濟的挑戰2
“富煤、缺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低碳能源資源選擇有限。在電力中,水電只占20%左右,火電占77%以上,“高碳”占絕對優勢。據計算,每噸煤將產生4.12噸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多30%和70%。預計未來20年中國能源領域的電力投資將達到1.8萬億美元。火電大規模發展對環境的威脅不容忽視。
發展低碳經濟的挑戰之三
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門是工業,工業生產技術的落後水平加劇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據資料顯示,從1993到2005年,我國工業能耗年均增長5.8%,約占總能耗的70%。2005年,采礦、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能耗占工業能耗的64.4%。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壹個重要課題。
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四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從“高碳”向“低碳”轉型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後,技術研發能力有限。雖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技術。據估計,中國將在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基礎上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這將需要每年250億美元的資金。如此巨大的投資,對於尚不富裕的發展中中國來說,顯然是壹個沈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