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무료 법률 상담 플랫폼 - 법률 자문 - 如何處理政府治理現代化與法治的關系

如何處理政府治理現代化與法治的關系

國家治理現代化和依法治國的提出,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選擇,也體現了新壹屆領導人治國理政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也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壹重大問題。國家治理現代化和依法治國的提出,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選擇,也體現了新壹屆領導人治國理政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

就現代國家而言,是否擁有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響著現代國家政權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依法治國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途徑和必然要求,更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要求。

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行職責的能力,首要任務是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為國家和社會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提供科學領導,提高黨和國家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

黨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領導力量,而政府是政策的直接執行者,是應對各種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的直接責任機構。只有不斷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才能增強各級政府依法處理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因此,把建設法治政府作為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是本質和必然的要求。

建設法治政府,首先要改革行政執法體制,這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目的是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源頭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確保行政執法權力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規範有效運行,從而解決當前政府公信力下降和行政執法不力兩大問題。其次,要不斷加強黨的依法執政。黨是推進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領導機構。建設法治政府,需要各級黨委依法執政,即地方黨委要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第三,要不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按照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法規開展和推進國家各項事業和工作。最後,要建設壹支高素質的執政隊伍。黨政領導幹部作為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直接執行者,應當不斷加強治國能力建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國家的能力,為推進依法治國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這也是我國法制漸進改革取得全面成功的關鍵環節。

建設法治經濟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經濟要求。

經濟是國家治理的關鍵領域。構建完善的法治經濟,意味著市場經濟必須服務於市場規律,政府只能在法律授權的範圍內行政。這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任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經濟要求。

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首先要通過法律實現市場自由和市場秩序。因此,建設法治經濟仍然是前提。法律既要保證經濟運行的市場自由,又要維護經濟運行的市場秩序。

經濟層面的治理現代化就是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這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根據現代市場體系變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這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課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黨和政府依法維護市場自主權和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既要加快完善市場運行體系,又要不斷提高黨和政府統籌規劃和管理經濟的能力。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法治經濟,既要激發市場的自主創造力,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又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這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建設法治社會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任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社會要求。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建設法治社會不僅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關鍵任務,也是化解社會矛盾的客觀需要。社會治理體系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是社會治理的前提、基礎和保障。只有不斷創新社會法治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化解社會矛盾,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更好地建設有限政府和服務政府,更好地保障社會公平正義。這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法治社會、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國家要堅定不移地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要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立法工作,把社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確保國家和社會治理真正有法可依;要不斷提高每個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使人們逐步樹立法治觀念,為在社會治理中促進守法用法奠定基礎。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法治思維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本思維。社會矛盾是我們國家和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挑戰,依法執政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這不僅是社會治理合法性的來源,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體現,更是關系到整個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原則。

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任務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壹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無論是依法治國,還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權力主體都是廣大人民群眾。黨作為領導主體,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壹位,這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理念的根本體現。

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是要更好地保證人民依照法律法規管理國家事務和自己的事務,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和政府作為治國理政的領導者和執行者,應當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作為壹切執政活動的出發點,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治國理政,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