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定律
然而,非常時期有非常人,拒付的真正含義將以另壹種非常方式詮釋。蔡是壹個時代人物,他賦予了“拒付”這四個字另壹層含義。
流離失所的動物
歷史越悠久,文化就會越豐富,如此悠久而豐富的文化壹定會創造出無盡的財富,尤其是在文明從未中斷的中國。
過剩的財富支撐著那些不顧壹切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忘記自己的孩子追隨自己的人,數不清的財富已轉手數千萬人,這些人貪婪、癡迷、好奇又充滿愛心...
在殺戮與交易並存的舞臺上,醜陋的面孔更加醜陋,高貴的面孔顯得格外高貴。換景的戲碼壹次次上演,火燒圓明園只是大大小小舞臺上的壹個小場景。
康幹的短暫繁榮使隨後的崩潰顯得很自然,西方列強繼續攻擊和瓜分它,瓦解了清政府和中國文化的物質寶藏,其中十二生肖銅像就在其中。在國際鬥爭中,對中國內政的處理也將成為國際剝削的黑白導火索。
圓明園的星星之火麻醉了西方列強,他們沈迷於在這場戰爭中割地。
其中,十二生肖銅像就是當時遺留下來的殘酷證據。跳躍的兔子、聰明的老鼠和強壯的老虎跑來跑去,直到十二只動物都被轉移了。
這些可憐的銅頭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轉手,所有權變成了普遍等價物,不再由道德和歷史決定。只有錢才能決定所有權。
十年前,有這樣壹筆交易,壹筆打破歷史和道德的合法交易。在這次拍賣中,壹名中國男子以2.7億元的高價拍下了老鼠頭和兔子頭,但此人從未支付拍賣款。
兔首和鼠首被拍賣。
沒有支付的交易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是破裂的。然而,這個名叫蔡明的中國人冒著違背諾言和違反法律的風險,做了壹筆毫無意義的交易。原因恐怕要從圓明園說起。
從慈禧太後的奢靡作風可以看出圓明園的古老風格。然而“西洋樓下長野草,海晏堂邊留石龜。”後面的場景都很驚艷。歷經150多年的英雄氣概,它只是被埋葬在清政府和殘忍的侵略者手中。遺憾和怨恨充斥著每個中國人的內心。
圓明園中的珍寶數不勝數,十二生肖銅像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由中國的耶穌會牧師郎世寧設計的,但它簡單大方,展示了中國的魅力。
十二生肖也代表十二個小時,銅像像時鐘壹樣輪流噴水。這是壹個壯觀的景象。
1860鴉片戰爭剝奪了這十二種動物繼續報時的權利。
英法聯軍無力反擊清政府。即使人才輩出,能工巧匠眾多,但武器裝備的落後讓清政府無米之炊都很困難,更不用說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成了“笨女人”。只知道自己被打了的清政府,自然對壹群銅像的丟失束手無策。
撇開歷史價值不談,單從工藝品的角度來看,這十二尊銅像同樣具有非凡的意義。乾隆年間,清朝國力日益增強,手工業也迅速發展。
這十二尊銅像是當時手工藝品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加上西方宗教人士的設計參與,其工藝價值和文化價值上升到壹定高度。東方傳統與西方藝術的碰撞,讓這些獸首銅像身價倍增。
因此,無論從歷史或技術角度和文化角度來看,十二生肖銅像都是中國繁榮昌盛的象征,極其珍貴。
11年前,在法國巴黎,有相互依偎取暖的情侶、孜孜不倦的學者和參加拍賣的收藏家。2009年2月25日晚上8點,他們在巴黎大皇宮集合,整裝待發。鼠首和兔首是本次拍賣的商品。
我記得傳說中聰明的老鼠騙了老貓,參加了十二生肖評選的宴會,並贏得了十二生肖之首的寶座。這只聰明的老鼠象征著中國的傳統和文化。合適的價格是多少?九百萬歐元。這是本次拍賣給出的答案。
無論是出於收藏還是保存的目的,鼠首的拍賣都沒有冷清,最終以1400萬歐元成交。
也許是鼠首的成功交易給了拍賣行信心,兔首的起拍價已經是1000萬歐元。巧合的是,這兩個同病相憐的家夥都以140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兩尊銅像的價格為31.49萬歐元,相當於當時的2.7億元人民幣。
成功拍下兩尊銅像的年輕人是否因為心虛而流汗,很可能不是。如果妳想要回自己的東西,不要感到內疚。與馬首銅像在1.985的拍賣價格相比,本次拍賣的十二生肖銅像的市場價值增加了1.2萬倍。
金錢交易還是尊嚴交易?
將鼠首和兔首收入囊中的是中國收藏家蔡銘超。蔡銘超曾說,他買了兩尊銅像,因為他來自中國。如果當時他沒有站出來,那會是什麽時候呢?
然而,他拒絕支付這筆錢:“但我不能支付這筆錢。”這種固執的態度更像是在說“我不需要為我的東西付錢。”
早在2003年,馬首就被買了回來,四年後豬頭以金錢交易的形式回到了祖國,其中馬首被捐獻給了國家。
然而,2000年關於拍賣“八國聯軍-圓明園文物”的通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專家分析這種不滿可能源於中國文物所有權之爭。
購買意味著所有權的變更。然而,這十二尊銅像自始至終都屬於中國。如果妳花錢購買它們,妳就會承認西方列強掠奪的合理性。因此,蔡銘超拒絕付款。
因此,這種拒絕支付並不是流氓的舉動,而更像是與流氓的對抗。購買帶來的無形認可,無疑是在民族傷疤上再添壹把鹽。
蔡銘超的民族氣節絕對不容置疑。如果是為了錢,他沒必要這樣做。
早在2006年的壹次拍賣會上,他就以654.38+0.2億人民幣的高價拍下了壹尊明朝永樂年間的佛像。後來,甚至有人想以雙倍的價格購買這尊佛像,也遭到了蔡銘超的拒絕。
由此,蔡銘超拒絕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他的國家。
中國文物應該屬於中國。
在鼠首和兔首的拍賣中,蔡銘超並沒有以個人名義參與,他個人參與的很多基金會都可以算是參與者。
關於拍賣和購買的定義存在很大爭議,後來壹些專家討論了蔡銘超應該承擔的法律和社會責任。
壹方面,它承認所有權,另壹方面,它是國家尊嚴。那次拍賣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對當時中國的挑戰。蔡銘超面對的不僅是輿論,還有國家法律的衡量。
蔡銘超沒有等到相應的制裁,外界普遍認為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直到2013,鼠首和兔首因為沒有付款成功捐贈給中國,此事才告壹段落。
而蔡銘超也從此淡出了各種拍賣活動。
這次拒付的烏龍事件,正是由於當時社會背景下中國文物問題的爭議。那幾年的拍賣刺痛了各行各業的心。令人憤慨的是,中國的文物竟然在壹個假人和假幣的幫助下回歸中國。
牛首、猴首、虎首、豬首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目前仍有蛇頭、羊頭、雞頭、狗頭下落不明。可見,路漫漫其修遠兮,文物的追回是壹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