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무료 법률 상담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合法邊緣發聲表情包

合法邊緣發聲表情包

7月5日,又有兩家平臺類型的互聯網公司宣布進行網絡安全審查。

這並不是滴滴第壹次遭遇輿論危機和相關部門的審查。滴滴從誕生開始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可以說滴滴壹直在法律的邊緣瘋狂地測試,所以落水的次數更多。畢竟經常在河邊走,怎麽能不濕鞋呢?總是在法律的邊緣摸索,難免會出現問題。

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壹直這樣遊走在法律邊緣的企業,每次審查都能轉嫁風險,最後的懲罰往往是三杯酒下肚。過壹段時間又會復發。過去是什麽,將來也會是什麽。妳想怎麽審查就怎麽審查,想怎麽懲罰就怎麽懲罰,反正我是不會改變的。

但從根本上說,滴滴的問題是壹直把用戶當韭菜割。其他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

壹天晚上,我下班回家晚了,因為我加班了。看著外面的好天氣,我騎自行車回家。全程約30分鐘。回到家,打開手機,充2.5元。

如果妳不是那麽健忘,應該還記得兩年多前* * *在ofo和摩拜單車主要享受自行車的時候,只要交了押金就可以免費騎。或者半年包月,只要100元。

回顧5000年,* * *自行車剛出現的時候,在培育市場的初期,基本采用的是免費模式。只要用戶支付押金,就可以在壹定時間內免費使用。就算收錢,壹次兩個小時也就壹塊錢。

僅僅過了兩年,主要由* * *享用的自行車就只剩下三四種了。比較常見的有哈羅單車和美團單車,免押金,但是已經不免費了。

就在去年,OFO突然關閉,人去樓空。用戶押金還沒退,不知道找誰退款。

如果說ofo和摩拜單車的模式是將用戶繳納的押金作為押金資金,通過財務運作來賺錢,那麽今天的美團和哈羅已經回歸到了享受單車的初心,那就是進行單筆支付,不再免費,也不便宜。

改變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還有市場。三四年前* * *自行車最火爆的時候,市面上各種* * *自行車應有盡有,壹度出現“顏色不夠”的危機。到現在只剩三四個了。

不是他們在不忘妳的初心中回到了自己的初心,而是因為壹個最簡單的理由。隨著更多資本的進入,這個市場從春秋時期迅速進入戰國時期,並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

* * *在爭霸的時代,各家都在努力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而他們的方法也是互聯網時代最原始、簡單粗暴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價格戰,用低價甚至免費來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霸權時代瘋狂種樹,想贏的品牌,現在已經煙消雲散。當他們筋疲力盡,魚死網破的時候,更多的資本湧入,清理戰場,享受勝利果實,成為壟斷寡頭。

這已經不是中國互聯網平臺公司第壹次免費低價養韭菜,然後割了。這些年來,我們其實已經熟悉了這個套路。

十年前,我們在網上購物,無論是淘寶還是JD.COM,都是免郵費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在他們平臺買東西,快遞費都是平臺和商家貼出的。作為消費者,我們不用付錢。

現在呢?在淘寶,只有購物超過壹定金額,商家才會免郵費。有些商家只在郵區免費,JD.COM基本都是收費的,郵費會根據距離有所浮動。

網約車平臺也是如此。五六年前,優步和滴滴開始在中國出現。以* * *享受經濟的名義,大量之前沒有運營資格的黑車,以* * *享受經濟的名義公開運營。

滴滴的第壹步是補貼出租車司機,降低乘客成本,從而吸引用戶,培育市場,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出租車司機很開心,用戶也很開心,因為他們都受益了。

半年多過去了,滴滴向私家車主開放註冊,大量黑車和私家車主以* * *享受經濟的名義轉紅,公開運營。而且此時滴滴調整策略補貼私家車主而不是出租車司機,擠壓了出租車的市場空間。這期間消費者很開心,私家車主也很開心,出租車司機開始抱怨。

經過壹兩年的準備,滴滴認為向出租車行業發起總攻的時機已經成熟,各地出租車行業陷入末日恐慌。

最終,它扭轉了局面。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突然發起全面反擊,叫停滴滴,要求其按照當地出租車運營資質標準和要求規範管理,否則不能運營。

滴滴壹度非常強硬,公開挑戰上海交通管理部門,以半威脅的口吻聲稱,如果滴滴暫停運營,將導致40多萬滴滴司機失業,影響社會穩定。

但上海不為所動,堅持要求,並迅速出臺管理規定。其他城市紛紛效仿,滴滴野蠻生長時代結束。

此後,因為滴滴司機在各地的惡性犯罪,大量惡性事件壹度在媒體上曝光,也導致人們對滴滴的評價急劇下降。

經過反復整改,滴滴終於老實了。但是,如今的網約車已經不便宜了,價格基本和出租車處於同壹水平,甚至更高。滴滴司機沒有免費的午餐,需要向平臺支付相當高的傭金。

回想起四五年前滴滴司機差點害死整個出租車行業的那段日子,作為消費者,今天終於明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滴滴不可能永遠免費。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很多人都加入了滴滴司機的行列。同樣,他們的收入也回到了與出租車司機幾乎相同的水平。

前不久剛引起壹輪公眾熱議的外賣平臺也類似。剛出現的時候,也就是大概七八年前,我在平臺上點了外賣。因為有平臺補貼,所以價格很低,不用我承擔快遞費。今天壹份普通外賣要40到50元,還有5到6元的快遞費。

平臺不僅不再補貼商家和消費者,還不斷擠壓商家,擠壓外賣。商家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配送員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消費者也不再便宜。唯壹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就是平臺本身。它可以從每筆訂單中獲得傭金,這是壹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平臺通過初期的燒錢補貼來培養市場和用戶習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成了他的俘虜。當整個行業只剩下幾個寡頭的時候,平臺就開始進入收獲期。這時候他們得到的就是超額利潤,也就是正常利潤之外的壟斷利潤。

但是消費者的習慣確實被改變了。15年前,我和同事要去公司附近的餐廳吃午飯。那時候到了午飯時間,餐廳的老板都是牛氣沖天,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壹頓飯都要等很久,更別說壹頓飯了。

10年前,我們就開始有同事選擇午餐點外賣,但只是少數,還要看有沒有機會壹起拼。現在到了午飯時間,年輕的同事們大多會選擇點外賣,樓道裏外賣的聲音在大聲的叫人出來吃飯。

15年前,我們可以在街上看到壹排排的餐館,而現在,除了少數繁華的商業區,普通的小餐館日漸減少。不是因為他們關門了,而是因為他們主要轉向了外賣。

同樣,在2010之前,城市的商業還是很繁榮的,到處都是各種店鋪在營業。購物仍然是壹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習慣用手機逛淘寶,而不是去逛街。即使想看電影,也經常來去匆匆,很少在路上花錢。

技術在進步,時代在變化,商業模式也在變化。但回過頭來看,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似乎都離不開各種平臺。而且每個領域的平臺其實都很少。人是生來自由的,但在平臺裏卻無處不在。

平臺在當今行業已經具有商業霸權。比如今年年初,直播帶貨,全國各地的地方領導在淘寶上直播帶貨,向全國介紹和銷售地方特產。在淘寶這樣的平臺巨頭面前,各地的縣領導似乎都很低調。

平臺當然加快了資源的整合和調配,方便了用戶和消費者。在經濟上升期,我們似乎都認為這是好事,而在今年疫情的影響和就業機會減少的背景下,平臺的寡頭壟斷也值得反思。

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會帶來行業的變革,這並不奇怪。但問題是,當我們的消費、衣食住行越來越依賴網絡提供的便利時,也意味著在平臺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實體商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我們曾經認為,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快了信息和物流的速度,提高了資源整合的效率,會把終端消費的價格降下來,最終讓所有消費者受益。但現在看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快遞、網購、外賣、打車,我們今天所承擔的消費價格,其實都比以前的實體商業要高。因為這裏面包含了平臺的壟斷利潤。

在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公共功能越來越明顯的今天,應該規範對這些平臺的管理,讓它們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像以前壹樣繼續享受權利不承擔責任,把所有的負外部性留給社會和政府買單。

同時,平臺的權力也要受到制約,平臺的權力也要被關在籠子裏。既要保護用戶的基本權利,也要保護整個行業的利益,尤其是集中度低的行業,更要加強平臺的力量,提高單個商家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