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管理的方針是什麽?
安全生產管理目標:
安全生產:包括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指標(事故傷害率和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安全生產隱患管理目標、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管理目標。
生產目標: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因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汙染等損失。
生產管理:包括法律管理、行政管理、監督檢查、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工作環境和條件管理等。
基本對象:企業的員工,涉及企業的所有人員、設備設施、物資、環境、財務、信息等各個方面。
安全生產方針是指政府對安全生產的總體要求,是安全生產的方向。根據歷史資料我們發現,我國安全生產的總要求可以概括為三個轉變,即“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是為了生產”;“安全第壹,預防為主”;“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安全第壹,預防為主”是中國的安全生產方針。認真貫徹這壹方針,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保障職工安全健康,保障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進行的根本要求。因此,將這壹安全生產方針轉化為全體員工的思想和具體行動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廠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生產過程越來越復雜,對工藝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隱患越來越大,對安全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更重要的是對生產中工藝操作、設備操作、人員操作過程中的危險進行預測,並進行科學預防,從而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近年來,為切實貫徹“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的方針,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山西天脊化工集團供水廠在實際工作中做了以下科學實踐。
將“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根據化學品安全和環境: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深刻體現了這壹內涵。任何從事工業生產的人都能記住這個政策,但要把它付諸實施並不容易。在這方面,供水廠這樣做:
1.嚴格按照安全職責預測事故,制定並實施預防措施。
從事生產管理和實際工作的人員,要根據自己的職責,在開展任何工作之前,都要做好思想預防,即預見工作的危險性和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然後根據危險的種類和大小,確定事故預防措施。各級領導布置工作時必須有安全要求;維修(文章來源:安全急救網)方案和啟停方案的編制必須有安全措施;進入現場的人員必須預見到工作中存在的危險和預防措施,並有相應的預防措施;開工前,必須辦理好所有安全用票;重大安全措施必須以書面形式在工作現場公布。這些具體的操作步驟使“預防為主”的方針從無形到有形,從抽象到具體,從口號到具體行動。
2.科學預測危險
要預測工作中危險的大小和種類,首先要知道工作中有哪些危險,有多大。對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壹是從我們單位以前發生的事故中認識危險。
為此,工廠把本單位過去發生的事故過程、原因、教訓和防範措施整理成冊,分發給每壹位員工,供他們平時學習。事實勝於雄辯,通過身邊真實的人和事觸動員工的靈魂,進壹步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通過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教訓,提高員工預測危險、按章操作、科學預防事故的能力。這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如哲學家恩格斯所指出的:無論在哪裏學習,都不如從自己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壹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法;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核與輻射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條安全生產堅持黨的領導。
安全生產工作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範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安全生產必須行業管理、企業管理、生產經營管理,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從業人員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加大安全生產資金、物資、技術和人員的投入保障,改善安全生產條件。 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類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防範機制,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平臺經濟等新興行業和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業、本領域的特點,建立並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安全生產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