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무료 법률 상담 플랫폼 - 법률 자문 - 如何完善和加強國有企業內外部監督體系

如何完善和加強國有企業內外部監督體系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自身的需要,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和挑戰的需要。企業只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管理需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並嚴格遵循,才能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財政部有關規章制度的規定,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範的規定,結合部門和系統的有關內部控制規定,建立適合其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的董事會、經理和其他員工為確保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遵守現行法律法規而實施的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內部控制涉及企業生產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監督與決策、信息與傳遞、自我測試等各個方面,對企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具有全局性的視角。它的有效實施無疑將推動企業的生產管理再上新臺階,促進業務流程的合理化和規範化。

首先,內部控制在實際工作中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外部社會經濟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產生良好的效果。

確保企業制定的管理方針和目標的實施

內部控制系統由壹些具體的政策、制度和程序組成,滲透到業務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內部存在經營活動和管理環節,就有相應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從而有效地執行企業的經營方針,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保證會計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防範經營風險。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規範企業收集、分類、記錄和匯總各類信息的過程和行為,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如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誤和弊端,有效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

(3)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並有效利用資產。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對企業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和驗收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對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和現金流量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確保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

(四)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完善內部控制,使企業的經營活動活而有序,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促進企業的有效運作,實現更大的利潤目標。

二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入,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提高。大多數國有企業在壹定程度上和壹定範圍內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

(壹)內部控制環境不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現代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客觀上要求規範的公司治理機構和強化的內部控制,以保護所有者、經營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大多數國有企業在形式上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但由於產權不清晰、投資者缺位以及內部控制的內在局限性,內部控制弱化,經濟業務的隨意性增加,監督機制失靈。

(二)會計信息失真,舞弊概率增加

在壹些企業中,由於會計工作混亂和虛假會計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例如,傳統的負責打印單(票)的制度、保管和使用重要空白憑證的制度以及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遏制”原則沒有得到真正落實;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上市公司的舞弊現象屢見不鮮,其他企業的現狀更令人擔憂。

(C)費用失控,潛在風險增加。

壹些企業的財產物資內控管理相當薄弱,制度形同虛設,采購環節職責未按規定嚴格分離,經濟往來中的審查制度不嚴格,發出存貨的程序不完善,與財務部門的對賬不及時,導致多年來未能及時處理庫存物資的損壞、報廢和短缺,導致潛在損失增加,經營風險增加。壹些企業在經營活動資金管理方面往往存在較大的管理漏洞。為了搞活經濟,允許部門經理支付壹定比例的業務費用,但這部分費用的適用範圍沒有明確規定,對監督機構沒有約束,導致部門經理奢侈浪費。

內部審計形同虛設

作為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本身應該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經濟監督進行再監督,其地位應該是超然和獨立的。然而,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基本上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無法得到保證,以至於違法違紀行為經常發生。三是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深化企業改革、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要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嚴格授權審批制度。

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應形成權責分配、激勵約束和權利制衡的關系,以實施各項管理。在管理部門設置方面,要建立健全符合企業特點的科學內部組織架構,合理有效設置各類部門和崗位,建立部門崗位責任制,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內部牽制制度,將不相容崗位分離。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單位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應遵循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壹個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批準、執行和記錄。通常情況下,如果上述每個步驟都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執行,則可以確保不相容職責的分離,並有利於內部控制的發揮。

授權審批控制是指單位內部部門或人員辦理經濟業務的權限控制。授權批準按其形式可分為壹般授權和特別授權。所謂壹般授權,是指辦理常規業務時關於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壹般授權有較長的時限;特別授權是處理特殊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其時效性壹般較短。無論采用哪種授權審批方式,企業都必須建立授權審批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授權審批範圍、權限、程序和職責。單位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在授權範圍內行使相應的職權,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範圍內辦理經濟業務,確保企業權責明確、管理科學。

(B)規範財務會計並全面實施預算管理。

企業必須按照《會計法》和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嚴格的會計控制制度。企業在執行國家統壹的壹級會計科目的基礎上,應根據經營管理的需要設置統壹的明細科目,集團公司更有必要統壹下屬公司的會計明細科目,以統壹口徑和核算。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和方法,遵循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原則,使會計真正達到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為企業內部管理、為企業外部有關各方了解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信息的目的。

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業務、資金和財務的總體年度收支計劃,包括籌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和管理的全過程。必須以營業收入、成本和現金流量為重點進行全面預算管理,並及時對預算結果進行科學分析,以有效控制差異。

(三)完善財產保全制度,防範市場經營風險。

嚴格實施財產保全管控,限制非授權人員直接接觸財產,采取定期盤點、賬戶核查、記錄保護、財產保險、記錄監控等措施,確保各類財產安全完整。

樹立風險意識,對每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對風險的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和報告等措施,全面防控財務風險和操作風險。必要時可設立風險評估部門或崗位,負責相關風險的識別、規避和控制。

(四)完善就業制度,加強信息管理。

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人力資源的忠誠度、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繁榮的活力和強大動力。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力,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力資源控制應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以確保候選人符合招聘要求。有必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專業素質,以便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加強對員工的績效考核,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管理信息系統的控制包括兩個方面。壹方面,需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本身的控制。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使用計算機從事業務管理越來越普遍。除了會計電算化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外,企業的生產、經營、采購、銷售、儲存和運輸都離不開計算機。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的控制。另壹方面,我們應該使用電子。

(五)建立內部報告制度,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及時性和針對性,企業應建立內部管理報告制度,通過管理會計手段如實反映經營狀況並及時披露相關重要信息。

內部審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壹種特殊形式,是對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的合規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獨立評價的機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重新控制。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應相對獨立,並應獨立於其他管理部門,最好由董事會或下屬審計委員會領導。內部審計部門負責審查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並向董事會或企業最高管理層報告審查結果。內部審計工作越細致,內部控制體系就越完善,內部控制工作就越高效可靠。